Yammer ['jæmər]

「別在公開場合洗你的髒衣服」,公私領域曖昧的網路世界,Yammer的出現正好提供了巧妙的平衡。

數位狂潮第14期 / 文:蘇明鴻

前一陣子大家滿心期待的臉書(Facebook)IPO案,結果卻是一團混亂,從五月中上市以來,股價從發行價一路下跌,導致公司形象大傷。美國那斯達克(Nasdaq)六月初宣布,這是近五年來最失敗的大型IPO案。不過這樣負面的消息,似乎仍阻擋不了社群網站前仆後繼的熱潮。已躍升全球最大手機製造商的三星電子,不久前才發出令人玩味的聲明駁斥《韓國時報》的報導,表示他們沒有建立自己的社群網路平台:三星臉書 (Sumsung Facebook) 的計畫,他們所研發的僅僅只是以家庭概念為核心的家庭故事 (Family Story) 分享平台,絕非臉書。

有趣的是,同時間在這場社群網戰中,原以為不見行動的微軟公司,其實也在鴨子划水,傳出準備併購Yammer的新聞。身為全球最大的軟體製造商,微軟增添Yammer這個社群網站平台,更可以如虎添翼。不過Yammer?想必很多人會一臉狐疑,覺得很陌生。

普通人接觸較少, 因為不同於推特 (Twitter) 以及臉書的開放特性,Yammer其實是僅限於企業內部,或是企業與企業夥伴間的社群網站,而且採使用者付費方式。微軟這樁價值超過十億美金的併購也巧妙避開廝殺激烈的社群紅海,不與臉書正面衝突,另闢新藍海。2008年成立,2010年時Yammer達到八萬家用戶,其中囊括美國《財星》雜誌的全球500大內八成企業,有人稱之為企業間的臉書。

聽起來一本正經的「企業社群平台」, 卻有個令人發噱的名字:Yammer。約在15世紀時,Yammer從古荷蘭文的 “jammeren” 借用而來,意思為:大聲地抱怨。其實從發音以及拼法,不難推斷這是個擬聲字,也可以想像就是那種喋喋不休,碎唸發牢騷的情景。想想哪個員工偶爾不說公司壞話,不抱怨上司,不幹譙客戶,不嫌棄同儕,所以Yammer這樣毫不避諱的命名,也真的是一針見血。

為了保護隱私,Yammer設計為擁有同網域的信箱用戶才能進入同個平台,還有各種不同以企業為導向的功能。或許有人會想,公司內部已經有各類型的聯絡工具,為什麼還需要Yammer來溝通?相較於正式的書信往來,Yammer具有輕鬆休閒的特性,可以靜態的關注別部門同事,甚至是老闆。可以從發言中察覺一些共通興趣嗜好,進而結交新朋友。同時也等於開闢了一個內部的發洩管道,關起門來大家好談,不需要在公眾場合七嘴八舌,數落公司不是,造成兩敗俱傷。

日前有名蘋果員工在臉書上抱怨公司,而遭到解雇;也有老闆承認,他們會因為求職者在社群網站的發文,而拒絕聘用應徵者。「別在公開場合洗你的髒衣服」,公私領域曖昧的網路世界,Yammer的出現正好提供了巧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