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stagram['fudstəɡræm]

告子曰:「食色,性也。」,或許我們這樣熱中於美食A片,不過是順從人的本性罷了,又何必高擎道德大纛苦苦相逼呢?

數位狂潮第20期 / 文:蘇明鴻

日前《紐約時報》報導,紐約許多餐廳開始禁止食客拍攝食物照片,理由是擔心破壞餐廳氣氛,影響其它客人用餐情緒,而且這波風潮有蔓延的趨勢,首當其衝的對象其實就是最近熱門的手機軟體Instagram。

什麼是Instagram? 創辦人希斯特羅姆 (Kevin Systrom) 說過Instagram的命名是結合了instant 「即時」以及telegram 「電報」的自創複合字,也就是以無線電報傳送的方式,即時同步將照片分享給地球上任何角落的親朋好友。此外,他說這個自創字的發音聽起來也像是我們拍照時常會說的「開麥拉」(camera-y),名正而言順,完全符合這個App軟體的性質。這是典型的社群網站概念,只不過是專注在影像分享這個範疇。

2010年10月Instagram從蘋果App Store正式上線,因為簡單好用,又可以透過內建的濾鏡效果作特殊編輯,到了年底就累積了一百萬使用者。伴隨著「馬太效應」的推波助瀾,短短的時間內,目前使用者已經超過三千萬。專注於圖片分享平台的Instagram迅速擴張,顯然對於既有的社群網站造成威脅。果不出意料,今年四月就傳出Facebook宣佈斥資10億美元併購Instagram,除了主動防禦收編敵營外,同時又可改善自己圖片分享的弱項。

而Foodstagram則明顯是instagram的再轉化,是結合了food 「食物」以及instagram的複合字,意味著使用instagram軟體拍攝食物的照片,並上傳分享給親友。吃任何東西前都要拍照,甚至寧可不趁熱大快朵頤,手忙腳亂東移西挪,也非得想辦法喬個絕美的角度,拍張色香味俱全的照片,這跟飯前禱告的儀式如出一轍,強大的制約力事實上不亞於任何宗教。

如今各社群網站充斥著親友分享的美食照片,時刻更新的宵夜文,你我一點都不陌生。有人戲稱為美食A片 (food porn) 的現象。張張色彩鮮豔的食物照片,精美的擺盤,挑起你的本能慾望,看了食指大動。這其實跟A片效果相仿,只是要滿足的慾望不同。

有學者因此提出警訊,說美食A片現象可能造成飲食失調,而過度重視食物這個概念,是社會變胖的元凶;不過也有人駁斥,食物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生活的重心,是維繫生存唯一的方法,沒有過度重視的問題。看似本末倒置又唐突的foodstagram舉止,依舊沒有定論,各執一詞。

告子曰:「食色,性也。」,或許我們這樣熱中於美食A片,不過是順從人的本性罷了,又何必高擎道德大纛苦苦相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