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emodʒɪ]

聲音會笑,但文字沒有表情,在電光火石的魚雁往返間,表情符號反而無聲勝有聲,舒緩了緊張,潤滑了對話,替冰冷的文字增添點情趣。

數位狂潮第22期 / 文:蘇明鴻

以往常有人詬病捷運、火車上總有很多人扯開嗓門大聲用電話交談,讓人不能片刻安寧。但是這幾年變了,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還有免費即時通訊軟體的興起,人人瞬間都成了低頭族,在車廂內寧靜地進行交流。大家都不打電話,可想而知這也侵蝕了電信公司傳統的語音和簡訊業務,全球電信業者都出現營收下滑的趨勢。

即時通訊軟體的盛行,代表大家花更多的時間在文字簡訊的交流上。不可否認,簡訊可以避免尷尬沒話接的場面,又可以隱藏情緒,更甚者假裝情緒。跟打電話不同,無須正面交鋒,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都棄電話而就簡訊。但整天傳訊,總要變點花招,畢竟只有文字也太無聊。在這樣的氛圍之下,Emoji 也就應運而生。

Emoji很不英文,而它的確也不是。Emoji其實是日文「繪文字」的羅馬拼音。e是「繪」指的就是圖案,moji則是「文字」。眾所皆知日文中有大量的英文外來語入侵,英文難得借用了日文詞彙直接表意,這是日文少數的反攻,指的就是即時訊息中的圖案文字、表情符號。

早在即時通訊軟體興盛之前,在一般傳統的簡訊中,就已經有繪文字的出現。從這個字的來由就不難想見,在日本尤盛。為了節省打繪文字的時間,日本各大電信業者在出廠手機時,甚至都貼心地內建了各式各樣的繪文字。表情符號跟文化背景有強大相關,有時還需要點想像力,如最近的熱門日劇「半澤直樹」中出現的「土下座」謝罪,這種繪文字也只有日本人可以一眼就心領神會。

Emoji魅力無法擋,牛津字典也在今年剛將Emoji正式收錄其中。不過隨著大家對於即時通訊的依賴日深,簡單的線條當然滿足不了五味雜陳的情緒。表情符號出現了變形,像是五顏六色的卡通貼圖,更生動、更可愛,迅速成了免費軟體賺錢的金雞母。

聲音會笑,但文字沒有表情,在電光火石的魚雁往返間,表情符號反而無聲勝有聲,舒緩了緊張,潤滑了對話,替冰冷的文字增添點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