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vore['ɪnfɔvɔər]

電腦世代不患寡,而患難辨真假,很多人也被迫囫圇吞棗。資訊爆炸,我們究竟是腦漿迸裂還是醍醐灌頂呢?

數位狂潮第24期 / 文:蘇明鴻

澳洲權威字典,麥格理字典(Macquarie Dictionary)每年都會召集一批語言學家商討,將前一年度澳洲網路上及流行文化中衍生出的新字詞加入麥格理線上字典中。二月份澳洲新出爐的2013年度代表字為“Infovore”。

什麼是“ Infovore”?就字面上來看,這個鑄字是建立在「肉食者」(Carnivore)這個字的原型上來發展的。源於十七世紀時拉丁字“carnivorus”「食肉的」,“caro”意為“flesh”「肉」;而“vorare”指的是“to devour”「吃」。人類很早就懂得食用肉品,文字的演變也是先由「肉食者」開始,基於同一造字方法,英語詞彙再出現「雜食者」(Omnivore)。至於新竄出的“Infovore”顯然則是“information”「資訊」加上“vorare”「吃」的合體,求知若渴,意指的就是隨時隨地渴望獲得資訊的人,特別是那些借助於智慧型行動裝置的人。

與會的委員們認為電子產品日新月異,改變了人類求知的方式,也通暢了求知的管道。我們對於「知識」的認知徹底改觀,以往十年寒窗苦讀才能學富五車,不然就得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我們尊重知識,也敬畏知識。但現在智慧型行動裝置即時地讓我們可以找到我們想知道的答案,無論所有生活上遇到的難題,手指點個兩下,一切迎刃而解。沒有侷限,知識與人類同時獲得解放。

而這種取得的便捷的確也衍生出可能的危機,人類會沉迷於唾手可得的即時資訊。但不可否認,Infovore確切地反映了電子產品在我們生活方式上造成的巨變。人是活的,語言也是活的,語言隨人類進化。進入電腦時代,有人無肉不歡,有人資訊焦慮。有肉食動物、雜食動物,自然也會有資訊動物。

電腦世代不患寡,而患難辨真假,很多人也被迫囫圇吞棗。資訊爆炸,我們究竟是腦漿迸裂還是醍醐灌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