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ændrɔɪd]

當電影中逼真的人工智慧看似仍然遙不可及之時,以有機體姿態不斷自我進化的口袋機器人Android已經悄悄攻佔我們的口袋,展開一場行動革命了。

數位狂潮第3期 / 文:蘇明鴻

機器人一直是個相當受歡迎的題材,不管是童話中被藍仙子變成真人的小木偶皮諾丘,還是電影裡車輛與人形間轉換自如的變形金剛。如同聖經舊約記載上帝以自己的形象造出亞當,人類一直夢想創造出跟自己一模一樣或至少某種程度上相似的另一個物體。

由搜尋引擎巨人Google所開發的手機系統Android,以開放平台姿態發展不到兩年的時間,日前搭載此一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在美國銷售已正式超越搭載iOS手機系統的蘋果iPhone,成為市場第二名,且仍穩定成長中。

android的意思為「擁有人一般形體的機器人」,“andro-”在希臘字源中指的是「男人、人類」,而“eides”則是「形體、形狀」的字根,兩個字加在一起就成了有人體特徵的意思,英文中很早就出現這個單字,當然當時並沒有機器人這個概念,這個字指涉的是像人一樣的東西。

十九世紀時的法國象徵主義作家維里耶.德.利爾 亞當 (Villiers de L'isle Adam) 在他1886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未來的夏娃》(L'Eve Future) 中使用了這個詞彙描述女機器人Hadaly之後,這個用字就逐漸在後世的科幻小說中流行起來。

雖然中文都翻譯作「機器人」,不過android與robot所蘊含的意義大不相同,robot一字是從捷克文robotiti或是robota翻譯而來,隱含的字義為labor (勞力)、work (工作)。所以robot這種機器人並不需要擁有與人類相同的外表,重點是代替人類工作,減輕勞役負擔,像是掃地機器人吸塵器也是「機器人」的一種。而稱之為android的機器人,就該字如其名,人模人樣,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 系列中的機器人C-3PO就叫做droid,顯然就是從android簡化而來。

Android系統得以發展迅速,主要是借助於「開放手機聯盟」中各家手機大廠的競合關係,以Android當作平台,各自發展自己的應用軟體。這個「機器人」如同真人一般,藉由不斷地接收新的資訊,不斷地學習,同時不斷地壯大。

當電影中的人工智慧看似還有些遙不可及,以有機體姿態不斷自我進化的口袋機器人Android已經悄悄攻佔我們的口袋,展開一場行動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