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rend,Eee life,數位生活,文章,專欄,內文

站上「藝數狂潮」 打開數位藝術之眼

在數位浪潮的席捲之下,疆域的藩籬被沖刷殆盡,於是,藝術邂逅了科技,交相激盪出璀璨的火光,在令人眩目的光影中,一種嶄新的體裁逐漸成形、清晰,它透過與觀者間的互動,擺脫遙不可及的距離感,讓藝術更貼近生活,我們稱之為「新媒體藝術」。嗅到新媒體藝術的銳不可擋,公共電視選擇以一邊紀錄、一邊學習的方式向它靠攏:紀錄從台灣出發的藝術家們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踪;學習影視製作領域外,對新媒體藝術的感知,過程中滿滿的收穫與感觸,最終凝結匯聚成「藝數狂潮」(New Media Art Now)系列紀錄片,7月2日起,讓我們打開「藝數」之眼,一同見證新媒體藝術的現在進行式。

數位狂潮第38期 / 文:張心紜

「藝數狂潮」紀錄了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新媒體藝術家如何將看到、聽到、感知到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做鏈接,藉以誘發觀眾對新媒體藝術的興趣,此外並跟隨他們的腳步,走訪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新媒體藝術中心和當地藝術家,直擊新媒體藝術的最新趨勢與發展,以及落實於生活的體驗和實踐,期望帶給徘徊在藝術與科技十字路口的台灣創作者及社會大眾,更多關於新媒體藝術的想像空間。

 

袁廣鳴與錄像藝術

第一集由最早發展的新媒體藝術「錄像藝術」揭開序幕,節目邀請台灣錄像藝術先鋒、同時也是少數受過正規新媒體藝術教育的藝術家袁廣鳴重遊德國ZKM媒體藝術中心,帶領觀眾認識這個培育新媒體藝術的搖籃;接著前往日本福岡,在三菱地所(ARTIUM Art Gallery)見到了由影像捕捉技術完成的精彩畫面;之後來到日本山口縣的山口媒體藝術中心(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 Media),這個有別於一般博物館,不以收藏藝術品為目標,而是以創作為主軸的殿堂,透過研究開發小組的不斷實驗,衍生出視覺、聲音、舞台等各類藝術的創新;鏡頭最後拉回國內,我們看見了擅長以詩意的方式深刻傳達出人們當下的生存狀態、探討對安穩現狀的憂鬱及不安全感的袁廣鳴,仍在持續為錄像藝術付出心力,以及帶給後輩的無限綿延的影響力。

黃心健與互動藝術

黃心健擅於思考創作與社會文化間的關聯性,他的藝術作品往往顯示出歷史痕跡與中國傳統哲理,從互動裝置到動態影像捕捉都是他表現互動藝術的方式;從生活經驗到專業領域的涉獵全都化為滋補作品的養分。在第二集的節目中,除了一窺國內藝術團體互相撞擊下產生的藝術火花,還要循著黃心健的足跡來到世界新媒體重鎮──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Ars Electronica),打開我們的新媒體視野,更將參訪捷克最受歡迎的當代藝術活動──布拉格聲光藝術節(Signal Festival),在如夢似幻的光束中,享受一場藝術與科技的聲光饗宴。

在位於德國卡爾斯魯厄的藝術與媒體中心ZKM中,袁廣鳴與ZKM營運總監ChristianeRiedel進行對話。

 

鄭先喻與生物/混種/網路藝術

在這一集裡,7年級藝術家鄭先喻帶領觀眾遊歷荷蘭,從西邊的阿姆斯特丹到最北邊的格羅寧根,從他的成長學習、工作環境,到在荷蘭認識的藝術家友人,我們看到了這個著名的臨海小國,如何以先進的思想及生活態度,在世界舞台上站穩腳步,不論是露天的資源循環廁所,還是藝術家Berndnaut Smilde在溫度、溼度及亮度都經過精算的空間裡,利用起霧機創作的經典作品《Cloud》,生物、網路、材質和大氣藝術匯集在這片土地上,點燃了新銳藝術的火苗,從此,藝術不再只是藝術,還有更多幫助環境、結合科技的可能。

王福瑞與聲音藝術

臺灣聲音藝術的指標性人物王福瑞,在第四集 中將帶領觀眾進入聲音藝術的世界,他說,「當我們用更多的可能性來思考聽得見的聲音、習以為常的音樂或是聽不見的聲音,就能創造出新的聲音藝術」,就像他在捷運車廂內錄製100天的成品《感知音景》,也一如他利用一千顆燈泡的明暗閃爍搭配流動的聲音頻率完成的《移動的聲林》。節目並造訪了於比利時蒙斯舉辦的城市音樂節(City Sonic-International Sound Art Festival)以及德國柏林的魔山監聽站(Teufelsberg),在這些由各種聲音構築而成的城市裡,聲音藝術以千百種風姿存在著、敲打著人們的感官。

德國魔山監聽站Teufelsberg─冷戰時期美軍所利用的情資中心,王福瑞在這裡收集聲音素材。

 

邱昭財與動力裝置藝術

邱昭財以「互動」作為創作發展的主要概念,跳脫實體恆定的狀態,加入了物體運動的因素,作品需經由觀眾主體的介入來觸動開啟,在身體與作品的互動中,感官隨時間的行進不斷經驗著,呈現出詼諧逗趣、輕鬆無壓力的特質。《光・體》是邱昭財對於雕塑媒材的進一步思考,亦是他發掘與過往創作不同面向的嶄新嘗試,延續互動的概念,邀請觀眾透過腦海中的想像共同完成作品。

陳珠櫻與數位藝術

陳珠櫻的作品著眼於數位動態影像和虛擬真實,透過她設計的電腦程式,過去在畫紙上速寫的神秘符號,幻化成具有人工生命的三次元立體圖像,在螢光幕上不斷浮動。儘管創作媒材是不具人性的電腦,她的作品卻保有極高度的藝術純粹性,從而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美感體驗。本集節目要帶觀眾參訪她任職的法國巴黎第八大學(Université Paris VIII),認識何謂「藝術的美學、科學和技術」,還要拜訪冰庫藝術村(Les Frigos),看看這個貌似獨立、與世隔絕的生活圈,是如何發展出源源不絕的藝術生命力。

郭奕臣在紐約的時代廣場(Time Square)與街頭藝人進行互動。

倪灝與科技/當代藝術

在第七集的節目中,我們將隨著長期接受美國當代藝術環境薰陶的新生代藝術家倪灝,走入東岸最重要的藝術盛會之一: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New York),以及同期舉行的NADA New York藝術博覽會,感受當代藝術不一樣的新媒體風貌,也將跟他一同拜訪羅德島設計學院的藝術家老師與朋友,一探藝術家新血在美國東岸追尋藝術理想的過程。

郭奕臣與錄像藝術

12年前,一件名為《入侵北美館》的錄像藝術作品讓郭奕臣一鳴驚人,領著他去了威尼斯雙年展,也有了赴紐約擔任駐村藝術家的機會,此次,《藝數狂潮》邀他舊地重遊,帶領觀眾穿梭紐約,在知名的藝術駐村中心ISCP與Eye Beam中,尋找新媒體技術與藝術的契合之作;在紐約電子藝術聯盟(Electronic Arts Intermix)與紐約市高線公園(High Line Art)

陳珠瓔在藝術家Michel Bret位於巴黎的工作室中,與他的作品互動。

 

 

《藝數狂潮 New Media Art Now》

節目資訊:

■ 頻道:公共電視

■ 集數:8集

■ 每集長度:25分鐘

■ 播出時間: 2016年7月2日至8月20日,每週六下午四點到四點半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