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室

宜蘭大學校長 趙涵捷

隨著科技的進步,ICT資訊不但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教學現場。未來教室其實是一個進行式,嚴格的說起來就是資訊融入於教學。

數位狂潮第5期

資訊融入教學是運用學習科技

(Learning Technology)的發展,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架構下,來啟發與輔導學生的學習方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更簡單的說明就是教師與學生運用資訊科技之技術於教學活動上,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態度。資訊科技的技術包含了運用資訊設備、多媒體、網路媒介、電話、電傳視訊、電視...等,進行收集、儲存及傳輸文字、圖像、影音等資訊科技之技術。電腦或科技並不是主體,而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一個手段。

 

目前台灣在多功能e化教室與電子書包等專案推動上,提供了學生以下基礎環境:

● 互動式電子白板—提供老師多媒體教材呈現與互動學習功能。

● IRS即時反饋系統—讓老師可以即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了解程度, 避免過去個別舉手的尷尬場面。

● 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實物投影機—透過廣播教學系統讓每一個學生清楚了解到講解的細節。

● 多功能資訊講桌—解決各校資訊教師不足無法協助基礎設備操作及故障排除。

● 無線網路環境及電子書包—讓學童除了不必再背負沉重的書包外,更能達成行動學習於校園環境之訴求。

● 網路電話—除了教師之間方便溝通外,更搭配語音服務系統提供背課文或課後教學輔導義工。

在軟性資源上則包括了以下內容:

● 國內針對各級學校建有教學資源入口網,提供各個老師下載或分享教學資源,並組建跨地理區域之教學社群。

● 定期性的資訊融入教學創新模式競賽,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充分利用了教學的硬體資源、地方性特色、行動電子學習、社群網路系統,建立創新教學模式並強化師生之典範學習效應。

未來教室的定性是無線化、行動化、多媒體化、教學電子書庫化,場域也不僅限於教室,時間也不僅限於課堂,而是三A(anytime, anywhere, always on)與四C(computer, communications, 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ent)的高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