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wɪki]

時至今日,我們早已不再是孤單地坐在電腦前。透過網際網路的匯流,看似抽象的「圍記」社群,已經從單純的概念成為了現實世界中破除各種桎梏的力量,不僅改變知識傳遞的網絡,還推動了新一波社會改革浪潮。

數位狂潮第7期 / 文:蘇明鴻

自今年初從突尼西亞展開的「茉莉花革命」,推翻了獨裁23年的總統班.阿里後。擋不住的民主浪潮在阿拉伯世界沸沸揚揚延燒,領導這場平民革命的是「臉書」等社群網站,不過促成這場革命的其實是「維基解密」(WikiLeaks) 網站,網站上公開了美國外交機關的電報內容,揭露出執政家族貪腐的一面,導致人民從網路串聯揭竿起義。「維基解密」一直是各國政府眼中的頭痛組織,不過該網站卻被提名入圍今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而「時代雜誌」2011年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維基解密」的創辦人亞桑傑 (Julian Assange) 也高居第13名。

Wiki並非英文,是源自於夏威夷,在夏威夷語中的Wiki Wiki指的是「快點快點」(Quick) 的意思。電腦工程師沃德·康寧漢 (Ward Cunningham) 借用了這個字,在1995年開發了網頁系統WikiWikiWeb,這是一種簡單快速的開放平台,可供多人在網路上協同創作的超文字系統,中文有人翻譯作「圍記」。以Wiki命名的「維基百科」(Wikipedia) 即是建立在此種網頁架構上。

「維基百科」以開放全球使用者修訂編輯的方式,團結力量大地在網路世界的竄紅,成為網路族群查閱資料的主要來源之一,也因此牛津字典於2007年正式將Wiki一字收錄進字典中,字義為「一種讓多個使用者以網路瀏覽器增刪、修改內容的網站介面」。

Wiki從實體的網路架構逐漸轉化,形成了一種群策群力的社群概念,由匿名駭客組成的「維基解密」(WikiLeaks) 的命名就是借用了Wiki抽象的社群合作概念。不過不論是集結全球網路者腦力編纂的「維基百科」,還是資金來源、組成份子皆不詳的「維基解密」,都發揮了超乎想像的「圍記」力量。

時至今日,我們早已不再是孤單地坐在電腦前。透過網際網路的匯流,看似抽象的「圍記」社群,已經從單純的概念成為了現實世界中破除各種桎梏的力量,不僅改變知識傳遞的網絡,還推動了新一波社會改革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