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rend,design,品味設計,文章,專欄,內文

ROG ALLY X 遊戲掌機

數位狂潮第84期 / 圖/ROG Official Data;工業設計師/統整撰寫:ROG Lovelock

 

 

from O to X

2024年4月1日,ROG在各大SNS平台同步發布了一支引人入勝的產品形象影片,影片中出現的產品相關資訊,讓社群掀起了大量討論,但基於對4月1日愚人節的既定印象,雖然嘴巴上講著引領期盼,紛紛敲碗說推出一定買,可是大家其實也就是當作搞笑宣傳影片,一笑置之。然而在幾天後,ROG將原來發布的消息做了一點小變更,證實了4月1日發出的訊息並非愚人節玩笑,而是確確實實的產品發布訊息!而當初影片中的產品就是ROG推出的第一台,同時也是當時地表最強Windows系統掌機 — ROG Ally!而ROG Ally不但叫好也叫座,並種下了本文的主角—ROG Ally X誕生的因子!

 

 

ROG Ally (2023) RC71L

雖然乍看之下,ROG Ally X與初代ROG Ally,在外觀上很難一眼看出差異,但若仔細端倪,便會發現在各個細節處理上有非常多的差異點,而這其實也是這次專案的目標,就是在初代ROG Ally所建立的「強大效能與極致便攜」基礎上,延續ROG Ally的形象輪廓與設計語言,因應玩家們對於續航力的訴求,將電池容量由40Wh翻倍至80Wh的同時,更優化了握持手感、整體按鍵Layout、D-pad手感、Joystick手感、Bumper與Trigger尺寸、Macro key尺寸與位置,以及Joystick與ABXY還有D-pad間的相對角度,整體進行了極大幅度的優化與升級!

而ID(Induistrial Designer)在進行設計時亦參照了過去在ROG Kunai 3 Gamepad、ROG Tessen Mobile Controller、ROG Raikiri Pro PC Controller等ROG遊戲手把上的設計經驗,反覆地思考與驗證,該怎麼在便攜需求的有限尺寸中,將如PC / Console遊戲手把的完整手感,巧妙地轉化至這次的ROG Ally X設計當中,讓尺寸與手感達到均衡。而在提升手感的同時,亦將原來在這些ROG遊戲手把上累積的外觀細節處理手法,與ROG Ally上的元素進行融合,轉譯出延續與創新的全新外觀質感。

 

 

X for the eXtreme details

Profile

在整體外觀輪廓設計的部分,此次的ROG Ally X相較於ROG Ally,利用更加流線的線條及曲面來貼合手掌,將原握把上較為顯性的Slash PI稜線以及兩側的三角形PI銘板移除,亦讓拆件處更加簡化,並以ROG字符與原ROG Ally所使用的三角形元素交錯出Slash PI的雷射咬花,還有直接刻在模具上的亮霧同體手法,在延續原ROG Ally 於PI上的處理方式的同時,減少了異物感後,大幅提升了握持手感。

而若以絕對尺寸來看,ROG Ally X的握把處,至高處雖增加了4.5 mm,但基於曲面特徵的重新設計與調整,握把整體變得更加厚實,並帶來極致舒適的握感改變,同時也因整體是不規則的曲面,對於收納問題帶來的影響趨近於零。

而手感的部分也經由日日夜夜不斷地進行油土模型的製作,反覆雕琢,與整個Project team進行來回討論與確認,而在初版手感確認後,再依照油土模型進行更精確的3D模型建置,並將每一版調整過後3D皆列印出來,確認符合追求細緻手感的目標,同時亦對其他按鍵與特徵等進行微調。

 

 

 

全文請看本期數位狂潮雜誌。更多精采內容請看本期雜誌報導...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