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華碩第一張486主機板在小小的公寓辦公室中悄悄誕生,不起眼的出身卻在當時的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因為當時全球做主機板的廠商中,只有身為技術領導者的國際龍頭大廠IBM與主機板專業廠商ALR可以比其他廠商提早取得Intel新版CPU規格,並根據該規格開發新主機板,因此只有這兩家廠商得以與Intel新的CPU同步推出相對應的主機板,台灣的業者因為受限於晶片組供應不足,往往必須在半年或一年後才能推出搭配新CPU的主機板,在每每喪失市場先機的情況下,台灣的主機板廠商多半僅能以低價與國外廠商力拼,不願總是被牽制的華碩不等C&T的486晶片組,憑著團隊優異的研發能力,光憑舊版386晶片組中的IC,再加上對Intel 486 CPU規格的推測,自行運用150顆IC組成獨立電路,設計出486主機板,並且成功通過Intel測試,成為第一家與IBM同步推出主機板的台灣廠商,而以高超技術讓Intel瞠目結舌的華碩也因此奠定其在國際與台灣資訊業中難以撼動的領導地位。